找到相关内容92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慈善对当代社会的作用

    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”。“心如工画师,能画种种物”。以佛教因果观,让大家“识果”。“要知前世,今生受者是,要知来生果,今生作者是。”今生好坏,都是前生作的业,要想来世好报,只有把握当下,精进行善...看出,佛教慈悲观是要尽量助人得到快乐,解脱痛苦,以求普度众生之意。   可慈悲精神如何具体呈现呢?那就是布施。慧远撰的《大乘义章》中:“言布施者,以己财事分布与他,名之为布,辍己惠人,名之为施。其...

    则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080805.html
  •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佛教的寺院

    僧人识果,如理行事,守戒自律,清苦生活。抛弃世间汲汲功利和物欲的贪恋,出家人以佛心印自心,自心印众生,护持佛教令久住世,佛日常辉,继往开来,代代相承,自行化他,正见正行,统理大众,无量福田。一、...年,一生的言语成了今日的经典,庄严的奉行、慈悲的精神、无碍的智慧,形成了无上的妙道,留下了不灭的善和法施的方便,受益苍生。悠悠世纪,无量春秋。汉朝汉哀帝元寿六年公元前二年,举国信奉佛教的大月氏国(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3011888360.html
  • 怎样实践佛法?

    所谓“开、示、悟、入”,虽然含有许多不同的过程,但概括说来,不外乎由明悟心性而到彻证心性。只有明悟心性以后,启发智慧,识果,才真能降伏烦恼,化除习气,步步深入,直到彻证真理,成就佛果。假使心地不明,...,求法无量,痛苦如昨!于是很多的人久无消息,自怨业障深重,以为终身无望,从此萎靡不振,退失初心。   我们如果根据上述一些例子,来作一下主观上的分析,那末第一种人是由于不知实践的重要,第二种人是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徐恒志|佛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2204412652.html
  • 使我记忆尤新的声音

    ,当然不大现实了。但至少应择其贤能,识果,具正知见能孚众望者以领众。U:我认为仅仅择贤而领众对于僧制来说尚不够完备和健全。百丈大师确立长老的条件是“道眼明者”。在今天寻找道眼明者如沙里澄金,越来越...每逢过堂用斋,都要敲打键椎。凡十方僧众闻键椎声入界内者都可分食。《善见律》中说:“不打钟食,犯偷盗罪。”盖十方僧俱有分故也。有的子孙丛林不明此意,随意拒绝十方僧众赶斋应供,实错谬因果之作法。 H: ...

    江西佛学院衍真

    |十方丛林子孙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6/1912124673.html
  • 惟贤法师与七塔寺

    ”四个字,淡是淡泊于物质,不起贪欲,才能持戒;宁是宁静,即保持禅定功夫,不起妄念;是能识果,分别善恶是非,不迷于主观客观,即是智慧;敏是行动灵敏通达,能审时度势,如理行事。这四个字...留在了这里,佛风广扇。位于蓬溪县古柏乡龙归山下的寂光寺,寺内有古井一口,水如甘露,常年不枯,又名古井寺。寂光寺始建于隋大业三年(617),明清两代曾作重建,增修,现为明清两代古建筑群。该寺座西向南,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639535.html
  • 等待黎明的时刻(一)

    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’‘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;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’来警策勉励要—以前世戒今生,用今生修来生;毕竟今生已在承受果报—不管是善(诫贪)是恶(诫憎),对一个识果的修行人而言,面对顺境是当...再传承这件悲智,望舍无情之财,成仁慈之举,乃至无钱出力、劝化流通,能得救人一命,正合天心佛怀,其功德岂思议哉?!  至诚感谢成就此书的每一因缘,他们都是具有菩萨心肠的行者。有净必有‘净报’—不求来生...

    修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0740330.html
  • 圆出世智 导世间行 培人天福 归极乐乡——读印光法师文钞

    念佛,精修净业,得生西方之士女,难以枚举;而师以印行《安士全书》、《历史感应统记》、《寿康宝鉴》等善书教化大众,识果,培植人天福报,利益世间,则更是无法衡量。后人推其为净土宗第十三祖。梁启超先生云...观境现前,若心有妄生喜悦之念,亦即喜成障,或复致退前功。故楞严云: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祈一心持名,以为千稳万当之行,待至心归于一,净境自会现前。”   师在《复马契西居士书》中念佛...

    颜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641450.html
  • 印光大师年谱(弘化至圆寂时期1930~1940)B

    无以惩。此门户之见害之也。汝曹幸勿再倡此说,以自误而误人。’大师又曰:‘世界战祸终当爆发。余非有神通,预测将来,亦因果之理如斯耳。......故劝人念佛当以识果为第一义’(七)  四月,抗日爱国...正在这时,小儿达观哭叫肚子痛,便泻亦不止,且微有热度,入夏以来,时疫流行,霍乱病猖獗,又值风雨阴冷的气候不正常,在途中受了点凉,我们都很焦急。老法师闻声探首窗外,连说:‘那小孩子有病,抱来!抱来!’我...

    沈去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1442824.html
  • 徐恒志:书简节录

    用功而渐进于道,但往往习染未清,未免仍被调弄,甚至失照而退转,实甚可惜!我们学佛同修,惟有识果,净化三业,在在处处不离觉照,刻苦用功,奋发向上,或念佛念咒,清除积垢,用功不懈,则烦恼、业识皆...一般学佛者,不知从根本上下手,往往只是求福报、求长寿、求神通、求奇门遁甲在佛法看来,甚可怜悯,不明本觉心性,不知真如实相,始终徘徊门外,虚耗时间和精力。金刚经说:‘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5042867.html
  • 怎样实践佛法?

    苦恼,因而不能不借佛法来开、示、悟、入。所谓“开、示、悟、入”,虽然含有许多不同的过程,但概括说来,不外乎由明悟心性而到彻证心性。只有明悟心性以后,启发智慧,识果,才真能降伏烦恼,化除习气,步步...往往学佛十年,烦恼依旧,求法无量,痛苦如昨!于是很多的人久无消息,自怨业障深重,以为终身无望,从此萎靡不振,退失初心。  我们如果根据上述一些例子,来作一下主观上的分析,那末第一种人是由于不知实践的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943958.html